以2013年的各企业实际实现的企业平均油耗量7.33升/百公里计算,面对国家2015~2020年逐年实现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升/百公里)——2015年,6.9;2016年,6.7;2017年,6.4;2018年,6.0;2019年,5.5;2020年,5.0;每年平均下降达0.38升/百公里的幅度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对此,许艳华表示,通过减少行驶阻力(节油效果4.0%)、实现高效燃烧(20.6%)、提高传输效率(5.2%)、降低辅助能耗(1.4%)、改善能量管理(5.7%)等方式,可综合实现高达35%以上的节能效果,这需要通过提升发动机热效率(直喷、增压/小型化、怠速启停)、提升变速器传动效率(新一代cvt无级化、at多极化、双离合器dct)以及轻量化、降低汽车风阻、降低轮胎阻力等多种综合措施来实现。
在中汽协会所提供的节能汽车关键共性课题中,围绕传统发动机升级、先进启停系统、混合动力技术、先进柴油机技术等的提出最为引人关注。在以上四个大方向的子课题中,不乏缸内增压直喷及稀薄、分层燃烧技术、48伏启停系统、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新型柴油机高压喷射技术等多项涉及国内核心技术缺失的技术。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目前纳入范围的包括发动机电控供油系统、发动机增压系统、可变配气机构、后处理及电控系统、链条传动系统、自动变速器、高性能轴承、动力电机及控制系统、排气能量回收系统等,还有更多的零部件系统技术等待国内产业去攻关研发。当然,这些系统的更新与安装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也是消费者未来为更清洁、更智能、更安全的汽车产品埋单所必须要付出的。
到于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许艳华表示,整个国内汽车产业当前在“五电”——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动刹车、电转向、电空调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均亟待提升,未来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一退一限”的政策,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总体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尽早普及新能源汽车,在企业平均油耗限值中加入更多分母的优势。
最后许艳华指出,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核心零部件企业,必须通过创新、规模等基本要素,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相关企业的质量与管理水平。为实现上述节能目标,所有国内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均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