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时候,当时是看到关于starck一篇采访,谈设计的目的:make life better for the largest number of people possible.这句话基本上成了我设计逻辑最主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生活。
这个判断原则告诉我室内设计除了配色,除了材质,除了空间,原来如何把窗户做得更密闭以致于更节能,以及卫浴的排水系统如何处理得有逻辑等等,这都叫室内设计。
瑰丽酒店的slogan叫做:a sense of place,我恰恰想把这句话作为设计的第二个任务,只是这个place可以更加放大至本土的文化,甚至时代精神,甚至是不断演变中的价值观。简单来说,设计必须为家的个性,或者说这个场所设计任务所需要的精神来作出反应。
以上,这就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室内设计到底在做什么。
那么细化来看,或者说,我们把任务缩小至一个普通的家装,设计师需要做什么呢?
第一,从建筑的因素来看
设计师必须去理解你要打磨的坯子是什么?今天大多数设计师手中所经历的房子,门洞的位置,窗户的大小和高度,平面的组织方式是由何而来,是何种材料,何种结构。设计中要不要窗套,天花怎么布置,门应该多高?以及patricia urquiola(moroso设计总监)为什么这样处理门洞,tony chi(华盛顿柏悦设计师)这样处理窗洞,这一切的背后都有逻辑存在的。
他可能受到密斯笔下流动空间的影响,也可能受到古典建筑的启发。这一切都是基于建筑本来的面目来做出的反应,而绝非所谓的『灵感』,也更不可能是所谓的『最近流行这样处理』。
也绝不是大众口中一个『我就要白墙木地板』就能解决的问题,设计绝非是无中生有。
第二,说配色和材质。
我比较忌惮回答此类问题的,一来自己的储备确实不够,二来设计这个问题争论太多,想起我之前普及配色和材质的文章,现在回头看,反倒让大众有一些误解了。
我们说配色和材质组合的时候,设计师也要去思考背后的为什么?得先去思考我需要怎样的atmospheres,什么样的材质和配色能够构成我理想中的atmospheres。
水泥给人肃穆冰冷的感觉,羊毛给人温暖,红色给人刺激的感受,胡桃木给人以沉稳等,这一系列的颜色和材质都在传递不同的情绪。而室内设计所出现的材质非常之复杂,这个系统组合起来就是一番长时间的沉淀才能把材质组合的手法烂熟于心。
再说配色,可能我简单说过多用大地色系,配色比例等,再仔细研究下来。比如法国非常知名的设计师christian liaigre的作品,最擅长用大地色系的配色。
就看这张作品。黑白灰的比例,色彩的冷暖,临近物体的配色色差,这又是一个系统大工程。
第三,说家具的形式组合
在一个空间中的家具陈设,跟配色和材质一样,最终由这些所谓的碎片元素来构成整体的atmospheres。那么这里头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家具的形式,也就是俗称家具的造型,也可能就是大众口中的欧式,美式等。你要让这一切性格一致的家具融合在一起。
可能这样谈起来很难哦。但造型回归到原点无非就是『点,线,面』,直线给人硬朗的感觉,曲线给人柔软的感觉,点状给人朦胧之感,所以法国路易十五时期,蓬帕杜尔夫人主导审美的时期,曲线的家具和点状的水晶灯,整体氛围就是优雅柔和,这就是形式组合后的氛围。
现在大家所常常提到的工业风,水泥材质,直线条,金属质感这些又构成了一个新的氛围。所以你就知道这个背后的设计逻辑又绝非一个风格可以概括的。
这上头的三点其实是支撑你设计逻辑的东西,这三点可能更倾向于我说的反映精神的设计成分,而我上头说到的为了更好生活这件事情,设计师的储备就该更多了。
整个冷热水系统的设计,不同建筑材质特性的研究,生活中各种使用场景——柜体的高度,把手的位置,开关面板,功能如何在空间叠加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关于这一类的描述其他设计师说得比我更多了,一起学习共勉。
设计的复杂性,让我以及更多的设计师在这个领域值得钻研得东西很多很多,甚至在无止境,当然每个人设计师所能专注的角度也就有限,设计能够引起的讨论如果能够让大众开始意识到设计的价值,或者让更多的设计师愿意去深入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追寻所谓流行,那这也是我苦口婆心打这一番字最大的价值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