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连接。吊称
内蒙古通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水资源匮乏的城市。近年来,通辽从大水漫灌到膜下滴灌,再到现在的浅埋滴灌,节水农业不断的摸索,让农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
内蒙古通辽市宝龙山镇前玛尼吐嘎查的田地里人头攒动,一场田间地头培训会正在进行。
家住舍伯吐镇东丹乌特嘎查的白铁柱有七十多亩地,种的大部分是玉米,经过农技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他基本上掌握了潜埋滴灌种植的相关要点和大小垄种植的好处,白铁柱说,这个办法好,省时省力节水高产,回去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种植。
记者:刚才你们学了潜埋滴灌怎么埋怎么操作?
白铁柱:潜埋滴灌是水肥一提化,潜埋滴灌不能超过2公分,一方面是节水工程,还有一方面省工省力,还有一方面是提高产量,增加老百姓的效益。以前大水满贯的情况下漏水漏肥,现在利用率达到70%以上,以前30%不到,我下一步计划用这个技术提高产量提高收入,这是将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在培训现场,记者看到,14台不同类型的播种机前,都有一名技术员为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现场讲解改造后机械的性能、优点、注意事项。在老师操作过程中学员们向老师提问管带铺设深度,化肥的用量及大小龙间距调整等问题。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陶杰老师耐心的讲解每一个农民提出的问题,赢得现场农民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科左中旗农业技术推广站陶杰:
陶杰:因为农业的生产有五大要素,光、气、热、水、肥,你记住一句话:头一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瞪脊梁,三遍追肥出毛毛,作物的生长记住八个字,土、肥、水、种、力、保、管、工相结合才能达到*的效果。
内蒙古通辽市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内蒙古的14。然而,通辽市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农业用水占80%以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干旱缺水,水粮矛盾突出。因此,通辽通过强化培训,加快解释农业发展。
陶杰介绍,今年,培训将加快推进220个嘎查村120万亩的潜埋滴灌推广任务。
陶杰:这样以点带面,把一些思想先进的有些头脑的,农机有些示范户以及新型农牧民召集来开培训会。让他们转达给其他的农户,能够把技术推广起来,更有科学性,更有意义。
宝龙山镇西烟登吐嘎查通过前期镇级埋滴灌培训后,全嘎查今年要计划7500多亩耕地,实施潜埋滴灌种植,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并将全村嘎查的20台播种机械改成大小垄间距。西烟登吐嘎查党支部书记包保安:
包保安:今年全村计划7500亩地铺设潜埋滴灌,大家伙挺积极。一亩地能增产三到五百斤,现在这里才800多斤,每亩增产500斤玉米按现在六、七毛钱算一亩地增产300到400元钱。这都改了16台了还有三天就都改完了。
正值种植大棚的忙季,保康镇保南村的农户们正忙着在大棚里铺滴灌带,保南村村民杨海龙参加了滴灌技术培训会,举一反三将滴灌技术运用到大棚中,再加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每座大棚可以节约2个劳动力,减少水量12,减少化肥用量12,大约节约资金达到12,种出来的蔬菜也更绿色、更环保。
杨海龙:这是水肥一体化的,效果是省时省力还省工,现在基本上能用的全用这个,二三十个棚。
科左中旗闫家窑村是典型的沙土地形,水源短缺。加上基础设施薄弱,曾经影响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村民郎立明告诉记者,自从当地推广了浅埋滴灌技术之后,家里人干农活儿的负担少了很多。
郎立明:去年,我一家三口人伺候三垧地。今年,推广新技术之后,我自己又承包了40亩地。自己就能经营了。
闫家窑村主任孟伟光介绍,浅埋滴灌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以往地势不平,水源无法有效利用的难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孟伟光:每个垄都铺一根管,不管地势高低,效果都一样。
滴灌的水肥一体化不仅节约人力,还减少了化肥用量,减少了开支。科左中旗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陶杰:
陶杰:实施农业滴灌技术之后,一是减少病害,因为以前的浇水方式是微喷,造成大棚湿度过大,我们常说,没水要命,水多得病,通过滴灌技术可以控制水,降低了大棚湿度,湿度少了,病害就少了,相对来讲用药就少了,同时减少了百分之五十的化肥用量,通过节水,节肥,节药,使设施农业的蔬菜更能达到绿色和安全。
据了解,2018年,通辽市将高标准建设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400万亩。到2020年,将在100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内,在原有标准管灌的基础上,全部改造升级为不覆膜浅埋滴灌。
通辽市水务局副局长杨占田:今年400万亩,节水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农民增收在4亿元左右。